野村苏博文:美国衰退近在眼前,降息不会太快,亮点在东南亚

来源: 搜狐号-南财快讯2023-09-09 15:17:11
  

海外经济体加息正逐渐进入尾声,但央行与通胀之战仍难言胜利。经济表现出来的弹性,使得市场对欧美经济软硬着陆的分歧也尚未有定论,未来又有哪些经济体将引领增长?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对此,野村全球宏观研究主管及全球市场研究部联席主管苏博文先生在 第十五届野村中国投资年会 中分享了对全球经济的精彩观点:

全球增长正在放缓,美国经济即将在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迎来连续两个季度衰退。加息累积效应以及超额储蓄用尽是主要因素,劳动力市场表现滞后

通胀可能很难将其降到2%,这对央行来说将非常棘手。因此央行不会迅速降息。美国最快也要在衰退两个季度后开始降息。

未来的亮点在于东南亚新兴市场国家。包括印度,印尼,菲律宾等新兴经济体,其经济增速将超过6%。主要源于其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空间和大量基础设施需求

印度在吸引更多跨国投资方面,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。印度的基础设施还很不发达,也需要培训劳动力以提高效率。

美国经济即将进入衰退

我们相信全球增长正在放缓。美国经济即将进入衰退,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。欧洲经济的商业调查数据同样表现薄弱,未来衰退的风险正在上升。整个亚洲经济也面临增速放缓和灾害性气候的挑战。但未来的亮点在东南亚。

尽管到目前为止,美国经济看起来相当有弹性。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仍然相当强劲。但是我们需要注意三件事:

第一,劳动力市场是经济的最后一部分,属于周期的滞后指标。实际上,只有当公司业绩明显低迷时才解雇工人。

第二,美联储本次加息周期非常激进。目前,加息的累积效应还没有被完全体现。当家庭和公司进行再融资,并将利率重新设定为新的更高的水平时,这将进一步削弱经济。

第三,疫情期间的过剩储蓄,随着家庭开始用光所有这些钱,那么他们就没有多余的储蓄缓冲来支付支出,支持消费。因此,这些原因将导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大大放缓,环比下降0.4%。

领先指标例如收益率曲线倒挂、信贷状况意见调查等,都已经处于衰退区域,指示美国经济将在接下来的两个季度衰退。

低利率低通胀的模式已经改变

通胀会继续下行。我们观察大多数潜在的通胀指标,美国,就连欧洲都出现下降迹象。亚洲通胀的下行则更加显著。央行开始慢慢赢得这场打击通胀的战争,但说胜利还为时过早。通胀会保持一定的持续性。

过去十年低通胀、低利率的模式或许已经出现改变,我认为经济不会再回到疫情前。本质上全球投资可能比全球储蓄更强,这将提高自然利率的水平。尽管人口老龄化将需要更高的储蓄,但是去全球化、气候变化、绿色领域甚至国防开支等,都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投资。在财政政策方面,全球现在有非常大的预算赤字,都需要融资。这也可能给长期利率带来上行压力。

而通胀的风险在于其持续性。随着通胀率的下降,我们可能会陷入3%左右的通货膨胀,很难将其降低到2%。这种情况对央行来说将非常棘手。特别是欧洲,通胀下降需要更多时间。因此,虽然我们对增长的预测低于一致预期。但我们也同样认为央行不会迅速降息。美国今年四季度开始衰退,但预测美联储最快也要在明年3月开始降息。欧洲、英格兰银行的降息时点则更晚。

由于全球经济疲软,日本难以实现2%的可持续通胀。因此,日本央行将保持一段时间的负利率。但相对于欧洲和美国,日本经济呈现出更多积极的因素,这将推动更多的投资和更高的生产率增长。中期来看,日本的经济增速将比过去更快。

韩国的利率已经见顶,韩国家庭则面临更高的负债成本和房价的下跌。因此韩国的消费前景更加消极。韩国将出现衰退,韩国央行将在亚洲率先降息,时点在明年1月。

未来的亮点在于东南亚新兴市场国家

东南亚将会是未来十年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,同时市场的重新定价也将给这些新兴经济体带来利好。包括印度,印尼,菲律宾等新兴经济体,其经济增速将超过6%。主要源于其劳动力市场中年轻人口的发展空间,以及其对大量基础设施的需求。

随着跨国公司供应链的多样化,新兴市场国家将吸引大量投资。其中,印尼、泰国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或表现更佳。相对而言,越南和墨西哥的成本压力已经显现,包括劳动力成本上涨和原材料短缺等。

印度最新的通胀较高,超过7%,主要受到了食品价格推动。印度季风推高了很多蔬菜价格,番茄价格涨了200% 以上。最终通货膨胀率将在今年年底开始再次下降。由于政府投资减少,以及出口疲软,印度的增速可能已经触顶,将在下半年放缓。

印度在吸引更多跨国投资方面,取得了一些进展,但这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。印度的基础设施还很不发达,也需要培训劳动力以提高效率。印度需要更多时间提升制造业水平。印度的优势更多来自服务业。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sdnew003

相关新闻

版权与免责声明:

1 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”(非商业周刊网)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
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,文责自负。

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
4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。